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绿浪生处见 “机” 效:灌阳上王村无人机直播水稻绘就智慧农业新图景

2025-07-11 08:59     来源:桂林市灌阳县农机中心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7月3日,仲夏时节,桂林市灌阳县上王村农机示范基地的千亩稻田泛起层层绿浪 —— 由无人机直播的水稻秧苗历经一月生长,正以蓬勃长势展现智慧农业的科技魅力。灌阳县农机中心工作人员当日深入基地,实地考察无人机直播技术应用成效,见证“科技赋能”为粮食生产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图为农机中心工作人员与种植户交流

无人机直播:效率与品质双提升的“新农具”

示范基地内,成行的秧苗如绿毯铺展,株距均匀、叶色浓绿,分蘖期的稻株已抽出新蘖,田间一派生机。基地负责人操控无人机低空掠过稻田,雾化的农药均匀覆盖作物叶面,每台设备日均作业面积可达200亩以上。“传统人工直播每亩需2小时,无人机10分钟就能完成,出苗整齐度提升30%,分蘖数增加2—3个。”他向工作人员展示数据对比,“根系发育也更健壮,这为后期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

图为无人机植保作业

据了解,无人机直播通过北斗导航定位,实现播种深度、间距的精准控制,较传统撒播节省种子15%—20%,且避免了人工踩田造成的土壤板结问题。技术落地首月即展现的“出苗齐、分蘖快、管护省”三大优势,让种植户对秋收增产充满期待。

全周期技术护航:从田间到云端的科学管护

针对水稻进入分蘖盛期的关键节点,农机中心技术团队现场开展“一对一”指导:通过手持终端监测土壤墒情,建议采用“浅水分蘖、适时晒田”的水肥管理策略;结合病虫害预警系统数据,推荐使用生物农药配合性诱剂的绿色防控方案。“我们在基地布设了物联网监测设备,苗情、墒情、虫情数据实时上传平台,可远程制定管护方案。”技术人员介绍,这种“无人机作业 +智慧化管理”的模式,正推动当地农业向“精准化、数字化”转型。

据悉,灌阳县今年已在5个行政村推广无人机直播技术,覆盖稻田面积3000余亩。下一步,农机中心将联合科研院所开展产量对比试验,同步推进植保无人机、无人收割机的配套应用,让“会飞的农机”成为乡村振兴的“丰产引擎”。

当无人机的嗡鸣声取代传统农耕的吆喝声,上王村的稻田里,科技与土地的“对话”正书写着新的丰收密码。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智慧农机的广泛应用不仅让每一寸土地焕发“机”效,更让农业现代化的图景在阡陌间渐次清晰。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