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地处桂北、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一季中稻陆续进入成熟期。为应对山区特殊地理气候条件下的机收挑战,该县聚焦“颗粒归仓”目标,通过机具更新、技能培训、比武竞技等系列举措,扎实开展水稻机收减损行动,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机械收割现场
政策赋能,老旧机具“焕新颜”
龙胜各族自治县充分活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报废更新补贴等政策,紧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推动老旧收获、脱粒机械淘汰升级。今年以来,龙胜天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新购入沃得4LZ-4.DHA收割机1台,三门镇水稻种植户也添置了重庆富牌41.Z-1OA(G4)小型收割机1台,适配山区地块的高效农机装备,为机收减损打下坚实硬件基础。
现场检验
精准培训,田间课堂“传妙招”
“调整割台高度时,要根据稻株高度留3-5厘米,这样能减少落粒损失!”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农机“土专家”正手把手向机手传授减损技巧。该县整合农机服务组织、经销商及一线技术力量,通过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开展防灾减灾、机械维保、减损操作等培训;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巡回指导,帮助机手调试机具参数、排除故障。截至目前,全县依托传统节日开展宣传11次,深入田间指导2次,重点服务新农机操作员14人次,让“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深入人心。
收割称重
以赛促技,比武场上“亮真章”
9月4日,平等镇广南村的稻田里热闹非凡——龙胜各族自治县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在此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县农机中心主办、龙胜天佑合作社承办,遵循“农民自愿、就地就近、自备机具、自定地块”原则,26名县乡农机技术员现场观摩,7名农机操作员同台竞技。从割幅控制到作业速度,从留茬高度到落粒量,评委们严格按照“精细高效、提质减损”标准打分,最终决出第一名1人、第二名2人、第三名4人。以赛促训、以赛提技的方式,让机手们在比拼中掌握规范作业要点,营造出“比学赶超”的减损氛围。
颁奖现场
实测数据,靶向施策“降损失”
为精准掌握机收损失情况,龙胜各族自治县组建监测调查小组,在平等镇广南村开展机收地块随机抽样实测。工作人员现场记录单位面积产量、取样区损失量,经测算,全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达567千克,取样区损失率仅1.5%。详实的实测数据,不仅摸清了辖区机收损失“家底”,更为后续优化减损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针对山区收割期可能出现的洪涝、大风等极端天气,该县还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村级应急分队,组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提前研判天气影响,补齐救灾能力短板,确保灾情发生时能迅速调度机具抢收抢烘,最大限度减少粮食因灾损失。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