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榨季来临,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逐盎村那陶屯蔗农覃如干却犯了难,“儿子外出打工,眼瞅着自己和老伴年纪又大了,家里的蔗谁来砍?”
“别急,今年砍蔗只需‘砍一刀’!”逐盎村村委会主任何进一带来了好消息。
“‘砍一刀’?”覃如干将信将疑。
砍蔗开始了,地里,何进一对覃如干说:“你一刀把甘蔗砍到,剩下的事情交给梁佳飞。”
梁佳飞是逐盎村那陶屯糖料蔗集中除杂中心示范点负责人,新榨季,他购买了一套分步式一体化除杂设备,助力蔗农收割甘蔗。
手起刀落,一刀一根。甘蔗被砍倒后,一台高臂抓机驶来,将甘蔗收集到卡车上,运往不远处的分步式加工点。
传输、剥叶、切段、装载……这些甘蔗被送上滚动台进入除杂设备后,迅速完成剥叶、除杂、分段等工序。一车22吨的净蔗,仅需一个小时便可完成除杂直接入厂。
“‘砍一刀’,好省心!”覃如干高兴地说。
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其中崇左市是“中国糖都”,江州区糖料蔗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15万亩以上,年均产蔗500万吨以上,食糖产量达60万吨以上,是全国糖料蔗生产重点县(区)。
传统甘蔗收割方式依赖人工,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取决于人身状况,整体偏低,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甘蔗收割“请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怎么办?引入糖料蔗分步式机收作业,是江州区的一大创新举措。据了解,成本方面,目前传统人工砍收市场价约150元/吨,分步式机收约为110元/吨,每吨降低了砍收成本40元以上。
“一大车甘蔗需要请15—20人砍,大概花费3000元。现在分步式的方式,可以自己砍,一个人一天可以砍3—5吨,省了不少钱。”驮卢镇屯村村蔗农许金清说。
“以前我们种植甘蔗,需要人工把叶子全部剔除干净,还要砍掉蔗尾,过程既劳累又缓慢,现在有了这机械,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好多倍,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驮卢镇农里村蔗农李珍贞说。
“分步式机收的推广正在稳步进行中,榨季以来,我们机器已经加工处理入厂净蔗1500吨。”梁佳飞说,“接下来,我们那陶点要开足马力,助力驮卢镇圆满完成2024/2025年甘蔗榨季砍收工作。”
从驮卢镇的实践看,甘蔗分步式机收不仅有效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压力,还确保了甘蔗能够及时收割,减少因收割延迟导致的糖分损失,也减少了机械下地作业对蔗地的碾压,为蔗农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与此同时,机收产生的蔗叶可综合利用,加工成饲料、肥料、环保塑料包装等产品,不仅有效延伸产业链,提高甘蔗产业的附加值,还能够避免露天焚烧蔗叶带来的空气污染等问题。
驮卢镇党委书记周资富介绍,实施机械化是实现糖料蔗降本增效的关键手段,分步式机收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驮卢镇分步式机收试点的成功推行,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还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宣传和推广分步式一体化除杂设备及模式,努力实现甘蔗收割全程机械化作业,确保蔗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合力守好全国人民的‘糖罐子’。”周资富说道。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