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西湾街道飞马村的田野上,一台被村民称为“铁牛”的水稻旱直播机隆隆作响。一位身着短袖的技术员专注地向储种箱倾注种子,机器后方多根管将包衣稻种精准送入土壤。仅一天,就完成了40亩稻田的播种任务。
“铁牛”的威力远不止于速度。它一次性贯通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五道工序,单机日工作量突破40亩,相当于130名壮劳力弯腰插秧的辛劳。与传统水稻种植相比,旱直播技术直接省略育秧、插秧环节,将种子播入旱田,是农业科技向土地要效率的生动实践。
水稻旱直播机在作业。
种植大户卢家树算起了效益账:“旱直播每亩节约人工、育苗成本约200元,综合收益提升40%;在节水节肥上较传统插秧每亩节水超30%,有效减少肥料流失。”他说,配合精准播种保障出苗率与水肥一体化管理,亩产稳中有增。
据了解,水稻旱播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模式,无需进行传统的育秧、插秧环节,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这一技术适应了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需求,尤其在一些缺水或灌溉不便的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员向储种箱倾注种子。
据平桂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志伟介绍,近年来,平桂区积极探索农业新路径,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此次水稻旱播机的应用,正是该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在全区农机总动力达16.38万千瓦、拥有超1200台中大型农机的坚实基础上,旱直播机与无人机施肥、智能灌溉系统协同发力,正编织一张覆盖耕、种、管、收的‘智慧农耕’网络。”李志伟说。
“我们会加强后续田间管理,确保禾苗茁壮成长,盼着科技为金秋带来沉甸甸的丰收。”看着新播的稻种,卢家树充满期待。当“铁牛”的轰鸣融入乡村振兴的强音,平桂农业现代化的画卷,正在这片精准播种的土地上徐徐铺展。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