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加快提升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三年行动工作交流材料
目 录
1、强化政府引导 破解收获难题 来宾市高位协调推进糖料蔗机械化收获工作——来宾市农机中心……………2
2、崇左市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宣传体系 全力助推糖料蔗机械化收获——崇左市农机中心…………………………6
3、农机部门勇担使命 服务创新智绘“蔗”景——柳州市柳江区农机中心…………………………………………9
4、凝心聚力抓落实 砥砺奋进见成效——广西糖业集团良圻制糖公司……………………………………………13
编者按
为扎实推进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提升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落地见效,自治区农机中心收集整理部分农机部门及制糖企业在贯彻落实过程中的创新举措、主要做法汇编成内部交流材料,旨在搭建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集中展示其在政策落地、技术推广、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阶段性成果。希望各地、各制糖企业学习借鉴好的工作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应用,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主动担当作为,共同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为全面提升我区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凝聚智慧、贡献力量。
强化政府引导 破解收获难题
来宾市高位协调推进糖料蔗机械化收获工作
来宾市农机中心
一直以来,糖料蔗产业是来宾市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为有效应对甘蔗种植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等挑战,切实提升糖业竞争力,来宾市委、市政府以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提升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契机,将破解机械化收获瓶颈作为主攻方向,坚持高位协调、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构建了以政府引导、糖企主体、服务组织多方联动的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推进新机制。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顶层设计,高位统筹凝聚合力
(一)成立高规格工作专班。组建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召集人,分管市领导担任副召集人,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糖业发展局及主要产蔗县(区)政府为成员单位的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统筹负责政策制定、任务部署、协调调度和督导考核。
(二)建立常态化工作专班制度。一是建立会议制度。不定期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题研究机械化收获推进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重要事项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二是建立协调机制。各职能部门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统一交由工作专班办公室协调推进;工作专班办公室难以协调解决的,及时提交工作专班研究。三是建立专项行动机制。在蔗区保护、集约经营、科技攻关、规范市场、要素保障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若干专项行动。四是建立联络员制度。各成员单位分别明确1名同志担任联络员,负责日常对接联络工作。
(三)压实责任链条。将糖料蔗收获机械化率等关键指标纳入相关县(区)和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体系,落实“旬调度、月通报、季总结、年考评”,形成有效的压力传导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地生根。
二、聚焦关键环节,精准施策破解难题
(一)引导糖企发挥主体作用,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高位协调,积极引导和鼓励制糖企业承担推广机械化收获的社会责任。推动糖企与农机服务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签订长期服务合同或订单合同,明确机械收蔗的质量标准和服务保障,建立“糖企+农机服务组织+蔗农”的稳固利益链条。鼓励糖企直接投资或补贴购买大型收获机械,组建专业化农机服务队,或对蔗农使用机械化收获给予一定补贴,降低蔗农尝试新技术的成本和风险。武宣博宣糖厂计划在2025/2026榨季给予分步式机收主体10元/吨的补贴,联合机收主体20元/吨的补贴。
(二)合力攻坚宜机化改造。针对蔗地零散、坡度大、机耕道不畅等制约机械下地的问题,市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和县区,整合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优先支持“双高”糖料蔗基地和规模化种植区域的土地宜机化改造及机耕道建设,计划到2027年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蔗)田20万亩以上。同时,引导糖企投入资金参与蔗区道路的维护和修缮,为大型收获机械顺畅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三)协同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市农业农村局、糖业发展局、农机中心、农科院与糖企、种植主体密切合作,大力推广桂糖44号、桂糖76号、柳城05136、粤糖00236等抗倒伏、易脱叶、宿根性较好的糖料蔗新品种,并推行宽行距种植模式。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和现场演示活动,提升蔗农和机手的接受度和操作水平。
三、加大政策支持,提升服务效能
(一)精准落实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引导与激励作用。一是将补贴政策与推广机械化收获、先进良种良法等具体目标紧密挂钩,2025年,全市已到位农机购置补贴与应用补贴资金1827万元、糖料蔗良法技术推广补贴资金8699.8万元,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补贴资金18481万元等,重点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倾斜,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滴灌。二是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实现对机收作业场景和作业轨迹的智能化监控,优化补贴申报流程,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透明地直达受益对象,切实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激发种植主体应用新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全力保障榨季运行,确保产业链条高效顺畅衔接。开展两个“百日攻坚行动”,开榨前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行动细案,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各方利益,做好调研摸底基础工作,做到底数清、任务清、机手清、地块清、机具清。开榨后各级政府积极协调、指导推动机收,特别是协调有争议的补贴事宜、用电、用地等,协调及时兑付作业补贴资金,推进糖企与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高效运营,实现产业整体效益最大化。
崇左市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宣传体系
全力助推糖料蔗机械化收获
崇左市农机中心
在推进糖料蔗机械化收获的进程中,崇左市坚持以宣传引领为先导,积极构建行政、专业、媒体、基层四条主线的宣传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层次、立体化宣传体系,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实现了政策宣传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形成了“政府推动、媒体联动、专家带动、群众主动”的良好工作格局,为提升崇左市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主要做法如下:
一、依托行政体系,确保宣传传导的“精准性”
充分发挥党政系统组织严密、运转高效的优势,确保政策信息传达精准、落实有力。
(一)会议动员,统一思想。率先召开市、县两级农机部门专题会议及利用每周理论集中学习会议,在各级领导层面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使各级干部成为机械化收获政策的“明白人”和“宣传员”,确保政策传导权威、规范、一致。
(二)政务渠道,内部先行。依托政府内部办公系统、政务公开平台等“政府口”线路,及时发布政策解读、工作简报和技术方案,让机关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形成以机关带基层、以干部带群众的传导机制。
(三)靠前宣传,基层担当。发挥驻村工作队“宣传尖兵”作用,通过入户走访、村民会议、屯级微信群等渠道,与蔗农面对面“算效益账”“说家常话”,对比人工收割与机械收割的成本和收益,用最朴实的话语讲解政策红利,针对性极强地做通个体农户的思想工作,有效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累计开展入户宣传超1.1万户。利用农村“大喇叭”广播系统,在早晚时段循环播报机械化收获的补贴政策、农机调度信息、天气农情等信息,实现宣传在乡村地区的常态化、全覆盖。
二、下沉专业力量,增强宣传指导的“实效性”
改变传统“广播式”宣传方式,组织专业力量深入一线,实现“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授。
(一)工作组“结对”宣传。市农机中心成立5个指导工作组,分片对接7个县(市、区),主动下沉至县乡,变“被动解答”为“主动宣讲”,与当地干部、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召开座谈会,结合当地实际提供个性化政策解读和机收规划辅导。
(二)技术员“地头”宣传。工作组成员和县乡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召开技术培训班、现场演示会20次。让农户亲眼看到机械收获的效率,亲耳听到机手的操作体验,现场解答关于损失率、含杂率、收购标准等具体顾虑,用最直观的方式消除疑虑,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在江州区的演示现场,蔗农目睹广西科创公司自主研发的甘蔗整杆智能联合收割机能够实现砍收、剥叶、切稍、归集、运载一体化,一台机子一天的收获量相当于25—40个人日砍收量,直观的感受让蔗农对机械化收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整合媒体资源,扩大宣传覆盖的“广泛性”
整合市县融媒体中心资源,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实现多形式、广覆盖、深渗透的宣传效果。
(一)主流媒体造声势。在崇左电视台、左江日报等市级主流媒体开设专题栏目,持续报道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机械化收获推进动态、先进机具介绍等,发布权威信息,营造强大舆论声势。
(二)新媒体促互动。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制作发布一系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图文报道、政策图解、示范短视频、直播活动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机械化收获效益,开展在线答疑,实现了宣传的精准投送和高效互动。
(三)挖掘先进典型。积极挖掘和宣传在推广应用甘蔗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涌现出的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手、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等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已宣传各类典型案例5个,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农机部门勇担使命服务创新智绘“蔗”景
柳州市柳江区农机中心
柳江区以创建全国甘蔗机械化生产整建制推进试点县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提升糖料蔗生产机械化收获水平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文件精神及市级相关部署,将提升糖料蔗生产机械化收获水平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特别是通过积极探索以社会化服务为引领、示范基地为标杆、全链条协同为保障的创新发展模式,在破解丘陵地区机械化收获难题、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构建协同推进机制
柳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体系。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和工作部署会,传达政策精神,分解落实任务。积极宣传并落实糖料蔗良法补贴等政策,协调制糖企业出台机收蔗优先进厂、开通绿色通道及奖补措施,有效调动了糖企、服务组织和蔗农等多方积极性。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申报农机化项目,为工作推进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政策保障。
二、创新技术模式与装备配置,破解丘陵机收难题
针对柳江部分丘陵山区地块小而散的特点,重点推广“分步式机收”全链条模式,成功破解了丘陵地形大型联合收割机作业难的问题。
(一)打造示范基地树立标杆。依托项目资金,支持建设以柳州市优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百朋镇琴屯村基地)为代表的高效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该基地创新构建“收割-运输-除杂-进厂”分步式机械化作业模式,率先实现单榨季机收量突破1.4万吨,成为行业标杆,相关模式已申报全国机收典型案例。目前,全区已建成分步式机收基地13个,在建13个,2025/2026榨季可投入机收作业基地达26个。
(二)攻关关键环节补齐短板。聚焦分步式机收的“第一刀”瓶颈,组织召开割铺机新品推介会、现场演示会,推广适用丘陵地区的小型割铺机具,力争每个除杂中心配备至少2台,补齐机具短板。
(三)优化装备配置提升效能。鼓励服务组织购置先进适用设备,如优翔公司构建“1+2+3+5+1”(割堆机、砍工队、智能抓机、北斗导航倒运车、除杂设备)标准化作业体系,实现日收割50亩、日除杂200吨以上的高效产能,作业效率较传统模式显著提升。
(四)稳步推进联合机收。坚持“宜分则分、宜联则联、利益联结、各方兼顾”的工作原则,在条件适宜区域积极推进联合机收。通过召开服务组织工作会议、开展底数调查等措施,提升联合机收能力,力争2025/2026榨季计划实现联合机收面积1.8万亩。
三、培育社会化服务新主体,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将培育壮大专业化、规模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核心举措,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和能力提升。
(一)创新服务模式。支持服务组织提供多样化服务,如优翔公司提供“全托管”(150元/吨)和“半托管”(90元/吨)的“甘蔗收割服务包”,以及“代加工”模式,满足蔗农的不同需求,同时保障服务组织的合理收益。
(二)搭建合作桥梁。积极推动服务组织与制糖企业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协调糖企为机收蔗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应收尽收”,提供含杂率优惠等政策,保障机收蔗顺畅进厂,降低了机损风险,形成利益共享机制。
(三)提升服务能力。 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备案管理等方式,提升服务组织装备水平和机手操作技能。目前全区已培育甘蔗机收社会化服务组织16家,备案大量联合收割机和分步式设备,服务能力覆盖全区并辐射周边地区。
四、优化全程服务保障,确保机收高效运行
(一)抓紧完成机具维护与机手培训。榨季前完成机具年审、维修、保养及机手培训,确保作业质量,降低损失率与含杂率。
(二)科学调度资源。指导糖企和服务组织根据砍运计划精准调配机具,力争应收尽收。协调推行联合机收蔗与分步式机收蔗错峰进厂(白天联合、晚上分步),力争机收蔗24小时内进厂压榨。
(三)构建快速响应网络机制。支持服务组织构建如“1小时机械化服务响应圈”,提升服务时效性与应急能力。
下一步,柳江区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实效为导向,全力提升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为保障食糖业安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凝心聚力抓落实 砥砺奋进见成效
广西糖业集团良圻制糖公司
在推进糖料蔗机械化收获的工作中,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提升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自治区农机中心印发《广西新一轮糖料蔗良法技术推广项目(生产机械化作业补贴)政策宣传提纲》。为贯彻落实机械化作业相关工作要求,良圻制糖公司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组织农务人员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第一时间成立机收砍运工作实施小组,精心部署并推进机收“两个100天攻坚战”各项任务,目前工作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一、紧盯目标,精准分解机收任务
2024/2025年榨季,良圻制糖公司甘蔗机收总量达1.73万吨,其中联合机收1.43万吨、分布式机收0.3万吨,机收占比4.4%。依据《加快提升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及广糖集团部署,后续榨季机收任务与占比明确如下:2025/2026年榨季,机收任务5.77万吨,占比14.8%;2026/2027年榨季,机收任务8.49万吨,占比22.05%;2027/2028年榨季,机收任务10.94万吨,占比28.41%。通过分阶段、定量化的任务分解,为稳步提升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筑牢目标基础。
二、强化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加大机收政策宣传力度
1.搭建层级传播渠道。建立“糖厂—蔗管员—蔗农”三级微信工作群,将补贴政策文件快速推送至蔗农手中,实现政策信息“直达末梢”。
2.下沉一线精准宣讲。组织农务部人员深入良圻农场各分场、农村蔗区各村屯,面对面讲解机械化耕作、种植及收割的优势,把机械化作业补贴政策宣传到点到位;通过“算效益账、讲家常话”的方式,对比机械化收割与人工砍蔗的效率差异、成本差距,打消蔗农思想顾虑。
3.开展现场观摩示范。筹备并组织蔗农现场观摩联合收割机、分步式收割机作业过程,让蔗农亲眼见证机收“效率高、成本低”的实际优势,增强政策吸引力与机收认可度。
(二)全面摸清机收设备台数
1.开展合作与设备储备。计划与3个联合机收服务队合作,现有可正常作业的联合收割机23台,能满足联合机收需求。
2.分步式除杂点建设。已建成分步式除杂点2个,在建3个,新榨季可正常作业的分步式机收除杂设备5台。
综合蔗区机收任务量与现有设备规模,当前机收设备储备充足,能够为后续机收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三)深入调研机收意向面积
农务工作人员针对良圻农场蔗区及农村蔗区开展机收意向摸底:经初步统计,联合机收意向面积3010亩,分步式机收意向面积7578亩,总计机械化收割意向面积10588亩,为后续精准动员、合理调度提供数据依据。
(四)科学谋划下一步工作
1.确定合作与价格。依据广糖集团工作部署,参照联合机收70元/吨、分步式机收除杂80元/吨的作业指导价,与机收队进行协商,明确合作细节及机收设备数量;
2.设备与人员准备。督促合作机收服务队在10月底前完成机收设备检查保养,安装DBS远程监控系统,确保开榨前设备正常运转,且能将作业场景、轨迹同步上传至“广西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糖料蔗作业补贴子系统”;组织操作人员开展岗前培训,确保全员持证上岗。签订《机收合作协议》,规范双方权责;
3.任务冲刺保障。持续组织农务人员对1.2米以上种植行距地块、宿根翻种地块进行摸底,加强机收宣传动员,确认意向种植户信息,确保完成13600亩机收面积、5.77万吨机收总量任务。
三、健全机制,全力打赢机收攻坚战
(一)完善制度保障
结合蔗区实际,制定《机收砍收方案》《机收应急方案》《机收甘蔗扣杂标准》《机收考核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明确工作流程、质量标准与应急举措,保障机收工作规范有序运转。
(二)强化跟踪调度
为分步式机收、联合机收分别配备1名机收专员,由各蔗区农务人员协助,每日制定机收计划,实时跟踪督查机收进展、作业质量及任务完成情况,动态调整计划,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确保每日机收进厂任务落地。由公司党委牵头,联合综合部、生产部、农务部组建机收督查工作小组,针对机收完成量、作业质量开展专项督查,严肃工作纪律,确保按时按量完成机收“两个100天攻坚战”任务。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