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宾市兴宾区三五镇广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提供水稻机械化服务为核心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社依托现代农机装备,创新推出“企业+订单+合作社+农户”的“广荣农服”服务模式,按“七个统一”为农户提供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服务,成为全国丘陵山区粮食生产机械化的服务典范,先后获市级示范合作社和广西三星级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称号,合作社负责人莫丽荣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202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
一、基本情况
(一)经营主体简介
来宾市兴宾区三五镇广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位于来宾市兴宾区三五镇三五街中心道16号。2022年7月注册,与来宾广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营,以提供水稻机械化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服务为主。建有1100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99.45%,辐射带动周边6.3万亩水稻机械化、标准化种植。各类农机装备配备齐全,年产值达5500万元,已形成完善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二)合作社加工服务能力与辐射范围
已建有育秧、烘干、加工、仓储等六大中心,配备4套自动化流水线,年育秧能力满足3万亩,拥有9台烘干机,日可烘干处理稻谷240吨,日产大米20吨,仓储能力480吨。服务覆盖南宁、柳州、贺州、来宾、崇左5市,累计社会化服务面积25.8万亩,惠及农户超5000户。
(三)机械化生产装备与人员配置情况
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116台(套),包括六行插秧机12台、无人机6架、烘干机9台、干/湿两用稻仓1套、大米加工线1套、育秧流水线4套、柳工叉车1台、拖拉机3台等。应用装载水稻智慧种植管理系统,集成土壤墒情监测、气象数据分析等功能,为加工环节提供原料品质追溯支持。合作社管理团队共15人,设置社长1名、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2名,其中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2人、中共党员5人。拥有一线员工50人。
二、经验做法
(一)创新加工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
1.采用干燥+缓苏工艺,有效提高品质。采用干燥+缓苏工艺,能够做到热风温度自动调节(误差±1℃),爆腰率低于2.5%,可以提高稻谷品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低温循环烘干机进行烘干作业
2.采用精细加工,有效提高产品价值。应用色选机剔除异色粒,碎米率≤3%,真空包装延长保质期,产品价值提高20%。

大米加工设备
3.实施标准化管理,可追溯可溯源。产品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全流程监控,实现可追溯可溯源。制定完善12项标准化操作规范,通过广西富硒农产品认证,“来宾广荣”富硒大米远销广东等地。
(二)智能化物流仓储管理降本增效

干/湿两用稻仓
建设智能温控仓储,集成湿度传感器、粮情监控系统及智能通风,确保稻谷水分稳定≤14%,霉变损失降低90%;构建烘干—仓储一体化链路,烘干后稻谷经传送带直入仓储库,减少人工转运环节,流通周期缩短30%,损耗下降50%。
(三)构建信息服务体系,数据驱动精准决策
通过集成智慧农业系统与多源农机数据监测平台,构建覆盖水稻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提升了生产决策的精准性与效率。
1.智慧农业系统平台,实时监测与预警。通过田间摄像头和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温湿度、病虫害动态,系统自动推送预警(如寒露风、稻瘟病等),并提供精准防治建议,减少灾害损失约30%。

智慧农业系统
2.农机智能化装备应用。通过插秧机北斗导航系统,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实现厘米级路径规划,秧苗行距误差≤2厘米,效率较人工提升50倍。烘干机应用中华农机监测系统,实现智能调控,实时智能监测烘干塔内温湿度、稻谷含水率(目标值14%±0.5%),动态调整生物质燃料燃烧参数,烘干效率提升30%,霉变率从8%降至1%以下,烘干数据(批次、温度曲线等)与加工环节无缝对接,确保大米品质可追溯。
(四)拓宽产品销售宣传渠道
除在淘宝、京东等平台销售,参加展销会、直播带货,推进线上线下结合,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多,2024年通过互联网销售大米0.5吨,实现收入3.2万元。

参加2024年“桂字号”来宾市农产品产销对接(武汉)活动
(五)创新推出“广荣农服”社会化服务模式
合作社探索创新推出“广荣农服”模式,以推进机械化为主轴,按照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整合农机、农技、销售资源,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水肥管理、统一机收、统一烘干、统一加工销售”的“七统一”全方位管理服务模式。农户只需按标准化流程参与生产,后续的烘干、包装、品牌营销由合作社与公司承接,打破了传统农业各环节间的割裂,实现了产业链“无缝衔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生态。2022年以来,累计服务超5000户,覆盖25.8万亩农田,合作农户的收入平均翻了一番。
“广荣农服”采取“技改降费提价”的让利、反哺、互惠办法,在“机械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烘干和技改及回购稻谷”七环节实现了农民增收节支350元/亩,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承接国家惠农项目和企业发展的红利,每年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达500多万元。

七环节市场价和“广荣农服”对比图
三、取得成效
(一)经济效益
1.加工能力显著提高。合作社建成日产20吨大米自动化生产线,年加工稻谷超1.1万吨,加工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烘干中心配备9台生物质燃料烘干机,单批次处理能力达240吨,14~16小时将稻谷水分从30%降至13.5%,年处理稻谷超1万吨,减少霉变损失约500吨,折合经济效益300万元。
2.产后损失明显降低。通过智能仓储系统(湿度传感器+粮情监控)和烘干—仓储一体化链路,稻谷储存水分稳定控制在14%以内,霉变率从8%降至1%,产后损失率降低至3%以下。创新在偏远山村设置稻谷中转站,缩短运输距离30%,减少运输损耗15%。
3.产品价值持续提升。着力打造“来宾广荣”富硒大米品牌,采用分级色选、真空包装等技术,使产品售价提升25%;与喷施宝公司合作推广有机肥及“生物+”技术,富硒水稻核心基地亩均产值提升20%。
4.人工成本大幅节省。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耕、种、管、收、烘干)节约人工60%,每亩成本降低200元。
(二)社会效益
1.有力推动农民增收。合作社创新“三金益农”模式(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薪金、反包管理酬金),带动3402户农户增收,户均年均收入超4.5万元。设立“阳光助残”基地,吸纳残疾人务工(如残疾人覃天汉月均收入2000—4000元),2025年为125名残疾人家庭捐赠22.8万元春耕物资。打造“田间课堂”实训基地,积极配合各部门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3万人次。在偏远贫困村城厢镇平洞村无偿设立稻谷中转站占地面积400㎡,总投资18万元,每年帮助该村村民烘干稻谷超1000吨。建成的稻谷中转站成为平洞村村民夏季纳凉、日常宴请的场所,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积极致力于“村企联建”,带动周边12个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6.9万元。
2.引领促进行业发展。承办8次自治区级农机化现场会,服务范围覆盖南宁、柳州等5市25.8万亩农田,成为全国丘陵山区机械化标杆。示范带动周边13个育秧厂发展,形成区域性水稻产业集群,推动标准化种植6.3万亩,稻谷优质率达90%。
(三)生态效益
合作社采用生物质燃料烘干机,碳排放较传统燃煤降低30%,深度融合广西农科院的智能种植、广西田园的绿色防控、喷施宝的高产创建技术、绿色种植技术、农药降解技术、土壤修复技术等,构建“提质增产、绿色低碳、联农带农”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为桂中地区粮食安全与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样板。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