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南宁市宾阳县致力于通过政策性引导,依托宾阳县优渥的粮食生产基础条件及全程机械化的高覆盖应用,不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土地规模流转集约化经营管理。建立宾阳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社会化服务星级合作社等保姆式服务组织,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应用实现在同等管理条件下节本23%,同时确保区块式集约化管理的高产高质,实现双季稻年节本约380元/亩,通过定制化种植溢价销售,实现年增收约100元/亩。持续推进实施粮油单产提升行动项目,推广应用增密增穗、侧深施肥、微量元素施用、绿色防控等多项农艺技术,打造高产高质示范基地,有效实现粮食单产提升10%以上,带动本地粮食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生产,赋能乡村振兴。本文以宾阳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为例进行探讨。
一、基本情况
(一)主推技术及应用情况
近年来,宾阳县搭建了与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自治区农科院、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持续合作平台,不断推广应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普及水稻工厂化育秧、机耕、机插、无人机统防统治、机收、粮食烘干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技术全覆盖应用,全县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90.59%。建立宾阳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社会化服务星级合作社等一批保姆式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应用,实现在同等管理条件下节本23%,并大幅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持续推进实施粮油单产提升行动项目,推广应用增密增穗、侧深施肥、微量元素施用、绿色防控等多项农艺技术,并通过核心基地的实测数据进行因地制宜的改良,有效地实现粮食种植安全及高质高效生产,打造了一批高产高质示范基地,有效实现粮食单产提升达10%以上,带动本地粮食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生产。

宾阳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
(二)技术要点
1.全面应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工厂化育秧:根据宾阳县气候特点,适度提早播种期,早稻提前至2月底,结合大棚炼秧预防倒春寒,与大田耕作同步配合进行。适宜专用育秧基质泥,并应用25%咪鲜胺乳液2500—3000倍稀释液浸种消毒24h,加配增氧泵于浸种池内,配合清水洗净温室催芽至破胸露白,然后用精甲恶霉灵包衣播种,流水线淋水加配敌克松进一步杀菌消毒,并加配适量芸苔素刺激种子活性。同时匹配高密度播种,以常规优质稻品种6斤/亩、杂交优质稻品种4斤/亩为宜,大田亩用盘量20盘左右,确保移栽大田少漏苗,保障大田基本苗数充足。
机耕:应用冬犁、春翻、抢收、灭茬、水沤等顺序进行机耕作业,冬犁田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缓解土壤板结并有效减少来年病虫害发生概率,春翻田有利于降低春耕难度提高作业效率,抢收后及时翻耕灭茬并放水沤田3日可大幅提高双抢效率。
移栽:应用插秧机进行移栽作业,采用行株距30cm×18cm插植,适度加大株数至8—10苗/穴,确保每穴有效穗数并保持充足行间距。
田间管理:应用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病虫害防治采用秧地集中防治并配合大田防治2次/季,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选择在药效期范围内提前防治,不但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并可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20%以上。施肥宜采用少施多次,充分利用无人机低成本高效率优势,且利用飞机自身计量模块科学施肥,有效实现化肥减量。
烘干:适时收获烘干,一般以水稻九成熟时收获为宜,收获期匹配机收队、运输队、烘干中心合理配合收获烘干作业,烘干标准以优质香稻收获后4小时内入塔干燥,专用稻不超过10小时入塔干燥。
2.农机农艺有机衔接。
推广良种良法、增密增穗、侧深施肥、微量元素施用、绿色防控等多项农艺技术融合全程机械化应用。应用插秧机械进行株距调整,以株距宽配多苗、株距窄配少苗的方式确保大田基本苗数量在2.2万蔸以上,既要保持足够基本苗数,同时要确保合理生长空间,实现有效穗数增加、穗长饱满。同时根据土壤墒情检测,采用侧深施肥方式,科学使用化肥用量,有效促进化肥减量。优化化肥使用结构,除补充合适的氮磷钾元素外,适量增加硅镁锌等微量元素的施用,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可有效提升水稻品质,不但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同时也为种植者获取溢价能力提供强大助力。
3.区块式集约化管理。
规模化种植宜应用区块化管理施行精耕细作。即由新型经营主体根据自身种植规模大小进行集中统筹、区块化管理方式推进,并在每个区片委派水田管理员,每个区片适宜以200亩为单位进行切块,水田管理员需承担灌溉水源排灌、病虫害观测为主要任务,配合各环节作业队伍进行适配生产管理,以此实现南方双季稻“抢时”之关键。既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也实现精耕细作,确保水稻大面积有效单产提升。
(三)适宜区域
该模式已在宾阳县成功复制推广应用。大面积单产提升以全程机械化为主要途径,融合多种农艺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适宜在大平原地带或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开阔地区为宜,如贵港、桂平、平南等地区。
(四)主力机型应用情况


机插作业

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Somany Prum在合作社参观
二、实施成效
(一)增产效益
以宾阳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为例,该中心采用“以销定产”方式运营,选定品种以主流高产优质型品种为主,生产管理牢牢把握着“抢时”及“水肥管理”为核心,依托其强大的现代农机设备、设施及专业的生产团队,该中心自营土地对比本地平均粮食产量水平至少可增加10%以上。同时该中心对外提供保姆式产销服务,并共享生产管理方式辐射周边基地及农户,有效的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节本增效
以宾阳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为例,该中心提供的保姆式产销服务中通过农资集采,还将生产团队和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合理调配,对流转土地进行集中统筹,由水肥管理员进行分区管理,确保区块式集约化管理的高产高质,实现双季稻年节本约380元/亩,通过定制化种植溢价销售,实现年增收约100元/亩;综合粮食生产节本年增收可达480元/亩。同时通过烘干中心及仓储中心实现粮食颗粒归仓,有效的降低产后损失;通过定制化生产,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并提升了单亩经济收益,有效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社会生态效益
宾阳县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通过提供“八统一”的保姆式服务形成了本地粮食产业发展的纽带,促生本地粮食产销联盟。通过大量试验为种植基地“避雷踩坑”,提供了“傻瓜式”种植范本,提升了农户的生产经营水平,对本地规模种植户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该中心运营单位宾阳县联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取得水稻绿色食品认证,在粮食生产过程中,通过实施“八统一”种植标准,明细量化农资投入。并通过建立一系列统一的种植标准及生产流程,严把粮源质量关,实施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通过定制溢价收购机制,倡导粮食优质优价、优质优购,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粮食全程绿色生产,打造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样板。
三、经验做法
(一)健全组织机制,强化统筹协调
宾阳县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农业、财政、科技等多部门协同的农业生产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负责制定全县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在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过程中,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技术指导,财政部门落实资金保障,科技部门提供科研支持,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将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督考核,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
(二)创新推广方式,提升应用水平
一是打造农机示范基地。宾阳县建立了多个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如古辣镇香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中华镇联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示范基地等。这些基地集农机服务、技术示范、培训带动于一体,通过现场演示、对比试验等方式,让农民直观感受到机械化作业的优势。例如,在古辣香米示范基地,展示了从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到收割、烘干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流程,与传统人工种植相比,不仅效率大幅提高,而且产量提升了11%。二是开展保姆式农机社会化服务。扶持和培育了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这些服务组织购置了大型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联合收割机、智能烘干设备等先进的农机具,为农户提供“保姆式”农机作业服务,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粮食烘干等服务,有效解决了小农户机械化作业难题。
(三)强化培训指导,培育专业人才
宾阳县积极开展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一是定期邀请大型农机合作社的农业机械化的专长人员,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围绕新型农机具操作、维修保养等内容进行培训。近三年来,累计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农民1080人次。二是开展现场培训。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教学和技术指导,手把手教农民操作农机具,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三是培养本土农机人才。通过与企业学校合作,开设农机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一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管理的本土农机人才,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加大政策支持,夯实发展基础
在财政补贴方面,宾阳县积极争取上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购买水稻插秧机、烘干机、碾米机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农机具的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上门办理购置补贴申请等服务。县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将历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全部兑付完毕。近三年来,宾阳县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997.334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835台(套),受益户1134户。同时,积极争取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新技术新机具引进推广等。在金融信贷方面,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农机分期付款等金融产品,为农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农机具提供低息贷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五)解决实际问题,破除推广障碍
针对农机“下田难”问题,宾阳县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田间道路、灌溉排水等设施,提高农田宜机化水平。近三年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5万亩,有效改善了农机作业条件。针对农机“用机贵”问题,加强农机作业市场监管,规范作业价格,同时鼓励农机服务组织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等方式,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合理降低作业收费标准。此外,还通过推广农机保险,降低农机作业风险,保障农机手和农户的利益。针对农机“维修难”问题,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培育一批专业的农机维修人员,建立健全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确保农机具能够及时维修保养,正常运行。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宾阳县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单产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59%,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宾阳县将继续深化农业机械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为实现农业强县目标而努力奋斗。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