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兴安县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为农业产业升级赋能,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
合作社富硒水稻丰收
在兴安县崔家乡,每到播种季节,总能看到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插秧机活跃在田间地头,开展插秧作业。在一台台插秧机的“通力协作”下,合作社种植的500亩地,只要两天就能“搞定”。
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3年以来,流转土地500多亩从事农业生产,拥有自己的育秧中心、烘干中心以及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实现了从育苗、插秧、治虫、收割、烘干所有工序机械化操作。现在,合作社的全程机械化服务已覆盖到崔家、高尚、白石等周边乡镇,辐射面积达6000亩以上。
粮食生产示范基地
“合作社目前有一座6000平方米育秧工厂,可以帮助村民提供6000亩农田所需秧苗。还有8台插秧机,每台插秧机的日播面积可达30亩以上,合作社每年能为当地、周边村民6000亩左右的农田插秧,除此之外,合作社还为周边农户提供机械化收割、烘干等一站式服务。”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新全介绍说。
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只是兴安县农机服务水稻生产的其中一个缩影。目前,该县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7个,建成育秧中心4个,水稻烘干中心5个,拥有各类耕作机械2万余台。像崔家乡这类农业生产各环节主要由农机完成的乡镇在兴安县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02%。
全新合作社育秧工厂
“我们积极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发挥其装备、技术、组织优势,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2021年,我县共完成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面积5万多亩。”兴安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从少到多,由粗到精,农业机械正在兴安县广袤的田野里大显身手,让全县的粮食生产享受到机械化带来的“红利”。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