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专栏 > 农机论坛

浅谈百色市甘蔗“双高”机械化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

2016-02-15 09:24     来源:百色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赵明 冷粮 韦丽莉 李华     作者:百色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赵明 冷粮 韦丽莉 李华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摘要:自2003年以来,甘蔗宽行距机械化种植是我市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甘蔗生产收获环节的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各级农机部门就如何加快突破甘蔗种植机械化“瓶颈”,探寻甘蔗机插秧技术试验示范的一些经验做法和当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优势、潜力,结合百色市甘蔗种植现状,分析了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强化宣传,抓好培训。加强科技示范带动和加大购置补贴力度等快速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建议。

关键词:甘蔗宽行距机械化种植;现状;问题;对策

0引言

甘蔗是百色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当前,甘蔗生产耕、种、收三大重点环节中,收获环节的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并已成为进一步提高甘蔗综合机械化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改变甘蔗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苦种蔗”的生产方式,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农业、农机部门的重要职责所在。如何加快突破甘蔗种植、收获机械化“瓶颈”,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百色市农机部门通过农机补贴政策拉动,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引导,甘蔗种植机械装备与技术得到明显提升,甘蔗种植机械化技术得到一定的普及推广,机械化种植面积逐年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区中上水平。但也存在不足和困难,去年初通过查阅资料、深入甘蔗“双高”基地现场查看调研、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发展的现状,深刻剖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促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发展的对策措施。

1百色市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

甘蔗种植机械化是甘蔗生产过程中机械手段与农艺技术措施结合最紧密的一个环节,也是推进机械化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和最大的难点。百色市是我区率先示范推广甘蔗机械化种植的地区之一,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基层农杌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等强农富农政策推动下,甘蔗种植机保有量,甘蔗种植机械化推广面积、应用技术、机种效应和收获机械化技术均有了新的突破,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逐渐为农民接受和掌握。

1.1大中型拖拉机、甘蔗种植机保有量大幅增加,装备结构日趋多样化

自2003年起步以来,经过12年时间,大中型拖拉机的推广取得重大突破,保有量从2003年的5台提高到2014年的1600台,净增320倍。尤其是2010~2012年,以接近翻番的速度实现增长,其中,2010年新增290台,2011年新增143台。适应不同区域特点和作业要求的机械开行式人工种植作业方式在7个甘蔗主产县有序发展,同时,甘蔗种植机手在我市各级农机部门引导下到各县(区)开展跨区作业服务,年跨区作业约8.33万hm2,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结构渐趋完善。

1.2机械种植面积稳步增长,覆盖面逐步扩大

甘蔗种植机装备数量稳步增加的同时,机械种植面积实现同步增长,2011年我市田东县引进首台甘蔗种植机,甘蔗机械化种植面积首次实现零的突破,达到14. 67hm2,同比增长100%; 2012年田阳县引进2台甘蔗种植机,甘蔗机械化种植面积达到134.67hm2。2013年全市甘蔗种植机达到27台,甘蔗机械化种植面积达到2600hm2。2014年达到3244hm2。2015年达到4200.13hm2。2015年全市4县(区)6个农机合作社引进了甘蔗种植机,开展了甘蔗机械化种植示范。

1.3整体推进初见成效,甘蔗生产综合农机化水平逐年提高

近几年,全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坚持示范先行,通过采取现场演示、宣传报道、培训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力求由点及面,实现整体推进。在种蔗大户率先接受和认可的同时,不少农民对甘蔗生产机械化省工节本、管理方便和稳产高产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提高。我市田东县2011年才开始尝试甘蔗机械化种植,不到5年时间,全县农户已普遍接受机械化种植模式,2015年全县甘蔗种植大户的甘蔗实现了机械种植,机械种植面积达到3330. 33hm2占甘蔗种植面积的80%左右,通过示范带动,机械种植面积还将大幅度增加。

2百色市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百色市甘蔗种植机保有量和机械植机面积虽然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1蔗农对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认识不足

由于传统窄行距种植和宽行距机械化种植技术复杂性两项因素的影响,部分蔗农认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不但困难而且繁杂,技术不过关、不可靠,还可能影响甘蔗高产;有蔗农认为甘蔗收获机械太过耗费资金,本身经济就不宽裕,无力支付;有蔗农认为购买甘蔗种植机所耗资金太多,赚钱本就不易,如此成本回收就会很慢;部分蔗农购买种植机后,一年累计作业时间不到30 d,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收回成本较慢,影响蔗农购买甘蔗种植机和接受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

2.2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制约因素多,难掌握

影响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自然条件,是指土地坡度、平整程度、规模大小等等,这是使用农业机械的先决条件;二是经济水平,是指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这决定了农民支付农机作业费的能力水平,这是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必要条件;三是社会习惯,是指农民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方式或手工方式,不愿意或不懂得使用农业机械。机械化生产实质上是一场耕作制度的革命;四是机具装备,是指是否具备适应当地甘蔗生产耕作方式的农业机械,没有机械就没有机械化,要充分考虑农业机械的先进性、适应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水平;五是推广力度,是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项目支持、政策扶持的力量。力度越大、方向一致,才能形成加快农机化技术普及应用的正向合力。在甘蔗种植和收获的过程中,其中任何一个技术环节出现问题和脱节,就有可能影响该项技术的实施质量和效果,从而影响蔗农一年的甘蔗产量和经济效益。其次,基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虽然意识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巨大潜力和诸多优点,但由于在甘蔗生产主导技术推广上农机与农作不协调,加重了农技人员、村干部和蔗农是否要发展甘蔗宽行距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分歧,思想不统一、观望心态浓、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整体推进成效缓慢。

2.3宣传力度不够,示范范围不广

这些年,在推进甘蔗宽行距机械化种植技术过程中,市、县、乡通过现场演示、技术培训、媒体宣传、参观学习等形式开展宣传引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2014年在右江区四塘镇永靖村组织召开了全市甘蔗宽行距机械化种植技术现场会,组织全市7个甘蔗主产县(区)农机管理、技术人员、农机人员和甘蔗种植机操作手参加观摩学习。但总体看,存在重形式,轻实际,创新不足,力度不够,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地落差。宣传引导形式定点定时,规模受限,人员相对固定,局限性比较大,影响范围不广;缺少生动、直观、长效的典型、实例与高产高效的示范样板,导致对“甘蔗生产全程机械技术”带来的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等可持续效应认识不足,宣传引导难以充分彰显成效。

2.4缺乏掌握农机技术和农艺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农机技术和农艺知识结合中,甘蔗宽行距机械化种植技术是其中最为紧密的一项技术,从宽窄行或等宽行距、品种选择和播种量的确定,种植前蔗地机械化深耕、深松及整地,到机种后的大田蔗苗中耕施肥培土管理等技术问题都与农艺有关。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熟知农机化技术,且人数不少,但真正能熟练掌握相关农艺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员却相对缺乏。整个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进程中,只其中任何一项农艺技术掌握控制得不好,种出的蔗苗达不到甘蔗“双高”生产要求的有效茎数,严重影响甘蔗种植产量和质量。这样的结果不但不能体现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优势,反而对推广工作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2.5推广经费不足,培训、服务跟不上进程

农机系统开展工作长期以来一直都处于经费严重不足的状态,除了基本工资外几乎没有专项新技术推广经费。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涉及农机、农艺诸多方面的知识,技术性很强,必须通过示范、宣传、培训,建立基地和召开各种现场演示会,开展跟踪服务等手段来进行推广,而这些活动离开经费均难以开展。

2.6 自然条件严重制约,蔗地综合治理有待进行

目前,在种植经济结构调整中,种植经济效益高的香蕉逐年占领右江河谷的肥沃农田,甘蔗种植向半山区、山区转移,山区相当一部分蔗地没有经过改造,属于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自然地块,水利设施和机耕道路不配套,无法满足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的需要,因此需要优先进行农田综合治理。

3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普及的对策建议

针对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全力普及该项技术和推进其进程。

3.1 加强宣传力度,抓好培训

向蔗农普及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举办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加强与农技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注重农机与农艺技术的融合,从而促进该项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注重蔗地深耕深松和机械种植操作的培训需要,加强各环节的培训力度和技术指导,使大家尽快熟练掌握好各项技术技能。定期邀请农艺专家、机种能手和农机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理论讲座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模式,分期分批组织乡村农民朋友免费参加技术培训,稳步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3.2机耕道路建设纳入农业项目建设范畴

将机耕道建设纳入农业项目建设范畴,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资金,分年度投入丘陵山区机耕道路建设。具体建设中,明确由各级农机部门牵头,结合田土整理工程并综合考虑已建机耕道的现状,制定并不断完善《机耕道地方标准》和具体建设方案,按标准要求统一组织实施、集中管理维护,切实改善农业机械作业环境,为农机作业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