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业产业是崇左市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甘蔗种植面积约占崇左市耕地面积的70%,甘蔗产业已成为崇左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崇左市大部分蔗区基本上仍沿用手工作业方式,劳动生产力低下,造成原料蔗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崇左市蔗糖产业的发展,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已成为推动崇左市蔗糖产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崇左市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状
蔗糖业是崇左市支柱产业之一,甘蔗种植面积420万亩,蔗农28.72万户132.4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67.7%,2014/2015年榨季原料蔗总产量为1623.44万吨,产糖量200.69万吨,甘蔗和蔗糖产量占全区1/3、全国1/5,是“中国糖都”。全市拥有农机12.23万台,农机总动力247.25万千瓦,农机原值24.82亿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掀起甘蔗“双高”基地建设高潮,积极推行“一切从零开始推进机械化”的理念,把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2015年,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1.9%,其中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6.67%,崇左市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走在全国前列。
二、影响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要因素
崇左市甘蔗机械化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问题突显,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五大个因素:一是机收推进难度大,因缺乏田间收集转运机,社会运输车辆又不愿意跟随收割机作业装载甘蔗,机收作业收到严重影响,收获效率较低;二是地块限制。甘蔗“双高”基地建设还在深入推进中,甘蔗联合收获机能连续、高效作业的蔗地仍不够多;三是糖厂配合力度不足;四是大部分蔗地仍然分散到各家各户经营管理,地块大小和糖料蔗种植方向也不一样;种植行距小于1.2米,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大型机械特别是收割机的作业。多数示范基地仍然采用机械开行、人工摆种的方式种植糖料蔗,没有达到机械化种植50%以上的要求,种植生产效率偏低;五是国外品牌机械价格较高,蔗农和合作社等购买能力有限,群众一时难以接受。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蔗糖产业的发展。 三、推进崇左市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措施。
(一)强化整合土地及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一要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建设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引导甘蔗大户、农户,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成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并以合作社为龙头,把分散、单家独户的土地整合起来,建成甘蔗“双高”基地。如扶绥县渠黎镇渠芦屯420户农民,主动以土地、机械入股按“分股分红不分地”的形式成立现代农业和农机合作社,将6000多块小地块整合建成3500亩的甘蔗“双高”基地,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分成,实施水肥一体化;同时,筹措资金建设机棚机库、培训教室、维修车间和农机作业操作培训区,不仅解决了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和管护主体问题,还把基地建设成集甘蔗种植、机械服务、农机维修、培训为一体的经营服务体,建设方法和工作经验值得普及推广。二要引进工商企业参与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引进现代农业企业的投资建设,带来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和先进技术,耕、种、管、收等甘蔗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使用机械化,极大降低成本,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激发全社会参与建设的活力。三要采用现代农场生产模式建设甘蔗“双高”基地。引导实施主体以种植公司投资经营、农民合作社经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经营等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游转和整合,机械能无障碍作业。四要使用信息化种植甘蔗。采用北斗系统A、B类及GPS系统(即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系统)技术,推进甘蔗标准化种植,促进高效机收发。
(二)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一要加快推广适宜机收的蔗种,加强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适宜机收品种的引进、研发、试验,选育,示范及推广。同时鼓励甘蔗“双高”基地种植业主就近自建基地,繁育适宜机械作业的自用蔗种。二要推行蔗地标准化种植,在连片地块内统一种植时间、种植行距、统一下种等标准化种植模式,便以机械化收获。三要加强宿根蔗的管理及机械中耕培土。
(三)推动保障糖料蔗进厂和加工顺畅。加强规划指导,加快制糖企业卸蔗平台,蔗槽等处理工艺及设备的升级改造,形成高效自卸和清选系统,有利于机收糖料蔗进厂压榨。督促制糖企业改进、优化糖料蔗信息管理系统,优先放足蔗票,确保切段式糖料蔗在收获后24小时内入厂。
(四)加快机械研发与试验鉴定。扶持开展适用机械的研发,重点支持智能化预切式甘蔗种植机,联合收获机械,支持一批中、小型甘蔗种植机、中耕培土机收获、收集搬运机械等技术升级和试验、示范。建设大型甘蔗机械鉴定检测基地建设,对引进的各类甘蔗机械进行实地检测,适合崇左市地理条件的甘蔗机械要及时进行推广。加快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建设,收集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相关数据,为崇左市甘蔗“双高”基地全程机械化提供科学依据,达到节本增效的目标。
信息来源:《左江日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