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广西农机化发展,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一、各项绩效指标按期完成
1.职能指标按时按质完成。我中心全面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将中央及自治区各项会议和文件中明确由我局负责的工作纳入绩效考评,自我加压,严格落实。形成二级指标28项,三级指标,48项,关键步骤108项。三级指标中,重点工作26项、职能工作17项、创新亮点工作5项。至11月底,108项关键步骤已完成37项,完成比例约30%。其余关键步骤完成时限为12月31日前,目前正在抓紧落实中,预计12月底可按时完成全部指标。从指标完成情况看,完成质量比往年有所提高。
2.专项指标和共性指标全面完成。2018年,涉及我局的专项指标共5个,分别为:法治建设、定点扶贫工作、安全生产工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项考评和政务公开工作专项考评。共性指标共11项三级指标,包含干部队伍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机关党建、党委信息、政务信息、党委督查、政府督查等。目前,各项指标正按照考评主体的要求进行,并已做好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3.临时性重大工作及时落实。7月26日,我局收到《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糖料蔗生产机械化生产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桂政办发﹝2018﹞84号) 文件,文件中多项工作明确我局为牵头单位。我局及时制定并申报临时性重大工作,形成对甘蔗机械化生产实施作业补助、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实施补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3项临时性重大工作指标。目前正在抓紧落实,预计均可全部按时完成。
4.社会评价工作有序开展。2017年由自治区绩效办委托的专业民调机构整理汇总的公众对自治区农机化服务中心意见、建议共38条,意见建议主要集中:购机补贴政策、政策宣传解读、主动优化服务、指导服务基层、调研沟通协调、脱贫攻坚工作等各方面。我局高度重视这些意见建议,组织各有关处室、单位共同梳理归纳,深入剖析问题的原因,对因客观原因目前暂时无法解决的或不属于我局职能范畴的一些问题进行说明,对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形成整改方案,落实责任分工,积极改进工作作风、改善工作方式,努力提高工作满意度。
二、2018年全区农机化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18年,全区农机装备水平持续上升,预计到年底全区农机原值达到320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3800万千瓦,各类农机拥有量达到775万台套。全区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到年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以上,其中水稻79%以上,甘蔗60%以上。大力开展农机化生产工作,全年组织19万人次农机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检修农机具100多万台套,发动170万台次各类拖拉机投入农业生产。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截至2018年11月30日,全区累计使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45亿元,占中央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的70.56%,使用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700万元,占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60%,补贴机具和设施设备11.71万台套(其中:耕整地机械4.1万台,种植施肥机械839台,田间管理机械0.75台,收获机械0.15万台,收获后处理机械670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0.14万台,动力机械0.3台,水产机械0.16台、畜牧机械139台、其他机械及设施设备5.95万台套),受益农户5.08万户,拉动农民投资6.85亿元。持续稳定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全区发生农机事故2起,受伤2人,直接财产损失4万元。有序开展农机化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管,完成检验、检测、鉴定业务49项,4项地方新标准,27个鉴定大纲制定(修订)工作,新增产品检测资质4项;受理解决质量投诉案件28件,挽回损失约64万元。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组织研发新机具2项,制定2个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和3个作物机械化解决方案,完成3本编印技术指导手册,开展10项相关技术试验研究和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快优势特色作物机械发展,建设9个优势特色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园区540亩。深化“一事通办”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完成自治区本级及指导市、县、乡农机部门编制“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等3张清单,在全区范围停止实施“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行政许可事项。农机化教育培训稳中有进。全区培训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手5万人次;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招生就业成绩喜人,全年实际招到全日制新生2862人,办学规模继续稳居全区同类中职学校前列;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2400多个,学生就业率为98.21%。不断改善办学硬件,增购实训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系统,顺利推进武鸣新校区一期工程。
三、全年各项农机化工作举措有力、亮点突出、成效显著:
(一)深入整治全系统干部队伍作风
今年以来,自治区农机化服务中心在全区认真组织开展农机系统干部作风整治年活动,全面整治不尽责、不负责、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对一些部门(单位)不愿意使用农机补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不愿意为民服务、为民办事等现象进一步查实查证,对相关人员拿出处理意见通报地方党委政府,坚决整治了农机系统干部担当意识不强、懒政怠政突出问题。各地农机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主动下沉基层为企业、合作社、大户、群众服务解决实际困难,同时积极引导众多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到我区农机化发展事业上来,共同开创了农机工作新格局。
(二)深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8〕13号),及时与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广西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深化农机购置补贴改革,推动第三方力量参与新产品补贴额度确定,简化补贴申报手续;同时要求各地进一步推动管理服务工作转型,主动下沉乡村一线办理补贴手续,开展上门核验机服务,提升补贴机具投档、核验和资金申领等环节信息化水平,促进管理服务更加便民高效。一是扩大补贴机具种类和品目,由2017年的10个大类、34个小类、82个品目,扩大为15个大类、39个小类、113个品目。二是全区范围推进补贴范围内机具敞开补贴,加大对农业机械化薄弱地区支持力度,绿色生态导向,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精准高效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三是引入多种补贴申办方式,根据广西实际设计开发农机购置补贴手机APP,并将在全区推行手机APP自助办理,努力提高利民便民水平,让“手机一点,补贴到手”成为现实。四是建立健全农机购置补贴参与方的责任及违规处理办法,明确农机购置补贴补贴政策实施与参与各方,特别是农机产销企业及购机者在参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及处理办法,有效防止骗补、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五是调整自治区配套资金累加补贴范围,即轮式拖拉机由120马力以上调整为150马力及以上,取消除4行以上四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以外的其它水稻插秧机、秧盘播种成套设备、粮食烘干机、甘蔗种植机、自走式甘蔗割铺机、四冲程汽油机斜挂式圆盘甘蔗割铺机自治区配套资金累加补贴,增加300马力以上自走式粉垄深耕深松机。六是投入4000万元在14个甘蔗主产县开展甘蔗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作业补助试点,对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事蔗地粉垄整地、机种、机收、机械化统防统治作业实行补助。七是提高补贴对象享受中央补贴资金总额的最高限额,提高个人及规模种养大户到500万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育秧中心(工厂)到1000万元,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业企业到2000万元,从事甘蔗生产经营服务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购买甘蔗生产机具享受中央补贴资金总额到5000万元。八是报经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选择田间轨道运输机械、剥茧机械作为农机新产品和无人植保飞机列入我区2018年补贴试点范围。
(三)加强农业机械研发推广力度
一是自治区农机化服务中心会同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昭平县人民政府,三方正式签约建设广西昭平县茶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新技术、新装备示范和推广,切实解决昭平县茶叶生产机械化基础薄弱、技术储备不足、产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升茶产业发展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建设甘蔗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园区540亩,引导洋马、中联、柳工农机、约翰迪尔、福域等区内外多家企业生产的甘蔗收获机园区开展检测试验、鉴定,完成甘蔗收获机、种植机、中耕培土机等14项16次的试验鉴定;积极申请农机检验检测资质扩项,新增水稻直播机、饲料混合机、配合饲料加工机组、田园搬运管理机等4种农机产品的检验检测资质;加快农机产品标准编制,完成《甘蔗种植机技术条件》《畜禽粪便处理机技术条件》《蔗株田间剥叶机技术条件》和《整杆蔗种切段机技术条件》等4项地方标准。三是开展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需求调研,组织到有关市县农机化部门、区内外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农业生产公司)召开座谈会、探讨发展以信息化技术为先导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指导企业致力于研发适合丘陵山区特点的模块化多用途农业装备,目前已初步建立农机产品需求与科研导向目录的框架。四是组织技术力量成功研发“水稻催芽用暗室”,获得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组织广西区内企业联合研发“畜禽粪污翻抛机”,并于今年8月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已受理。
(四)推进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
1.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新突破。深入贯彻农业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推进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方案(2017-2020年)》,推进省部共建,在扶绥县、武鸣区创建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引入大型农机生产制造企业,联合中国农大等高等院校,在示范县建立基地探索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投入2400万建设了8个“双高”基地区域服务中心,覆盖核心区2万亩,辐射周边区域10万亩;投入4000万元在14个甘蔗主产县开展甘蔗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作业补助试点,对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事蔗地粉垄整地、机种、机收、机械化统防统治作业实行补助,加快了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2017/18榨季全区糖料蔗生产综合机械化率59.1%,比上一榨季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耕种收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78%、55.33%、11.3%;全区已建成的326.5万亩“双高”基地,耕种收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31%、75.06%、15.11%。糖料蔗生产机械化的重点难点“机收”作业实现了三大新突破:一是糖料蔗机收量和机具数量取得新突破。全区机收量突破50万吨,比上榨季提高35万吨,实现翻番;全区联合收获机拥有量突破300台,比上榨季增加157台,实现翻番;用于平地机、重力耙等高效作业1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突破200台,比上榨季增加100多台,实现翻番;北斗卫星远程监测系统安装1000多台套、无人驾驶植保飞机逐步配套应用。二是制糖企业主导的机收量取得新突破。扶南东亚糖厂、东塘集团凤凰糖厂下放机收原料蔗运输权限到市场,通过“收获机+自卸车”、“收获机+田间转运车+转运站”、“收获机+田间集运车+地头挂车+拖车”、“机获收+田间集运车+地头挂车+拖车+自有运输队”等集运模式,基本实现机收集运无缝对接。整个榨季期间,扶南东亚糖厂、南糖集团香山糖厂榨季机收量均突破10万吨大关。三是机收市场覆盖面取得新突破。收获机分布由上榨季的16个县增加到本榨季的28个县,同比增长75%,占全区“双高”基地41个任务县的68%,甚至平果、凭祥、龙州等边远县区都相继购买引进了糖料蔗联合收获机。
2.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新进展。一方面,充分发挥已建成的50个水稻大型工厂化育秧中心及烘干中心(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280多个中小型以下工厂化育秧中心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水稻工厂化育秧“百千万工程”覆盖全区58个县(市、区),同时积极探索推动育秧种类范围由水稻扩展到蔬菜、果苗及食用菌生产等,进一步提高了育秧中心综合利用率,取得了显著成效和良好社会认可。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社、水稻种植公司、水稻种植大户申报自治区科技厅“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集成应用与推广项目”和“水稻机械化烘干项目”,推进水稻育秧中心和水稻烘干中心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各类项目资金扶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县建设,效果良好。再一方面,组织制定了《广西早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广西晚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指导意见》和《广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等,指导各地切实找准制约当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难点和瓶颈,探索了解决突出问题的可行路径,推动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3.全力推进广西名特优作物生产机械化,破解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难题。一方面,加快引入农机科研院所、制造企业到广西设立工作站,参与优势特色农业机械设备研发与推广。在2017年已经建设了中国农业大学等4个广西工作站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开展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需求调研,局领导带队到有关市县农机化部门、区内外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农业生产公司)座谈探讨发展以信息化技术为先导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指导企业致力于研发适合丘陵山区特点的模块化多用途农业装备。根据各方反映,目前已着手制定农机产品需求与科研导向目录。二是加快引进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国农机科学研究院、农业部南京农机研究所、中国热带农机研究所、广东现代农机装备研究所、广东甘蔗糖业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到广西设立工作站;加快引进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中联重机、中国一拖、洛阳辰汉等具有大型农机制造企业到广西设立工作站或落地生产、组装机具;挖掘容县五丰、合浦惠来宝等广西农机制造龙头企业潜力,共同研发推广适合广西地理环境、气温气候的特色农业机械。7月,我局会同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昭平县人民政府,三方正式签约建设广西昭平县茶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新技术、新装备示范和推广,切实解决昭平县茶叶生产机械化基础薄弱、技术储备不足、产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升茶产业发展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组织实施优势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在2017年投入550万元建设了玉米、马铃薯、水果、桑蚕、花生、茶叶等13个机械化示范基地的基础上,2018年自治区投入1500万元在全区组织实施了9个优势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其中在田阳县实施山地宜机化改造及芒果生产全程机械化、在隆安县实施火龙果生产全程机械化、在来宾市高新区实施沃柑生产全程机械化、在永福县实施罗汉果深加工全程机械化、在南宁市良庆区实施基地育苗设施装备化及澳洲坚果生产全程机械化、在河池市宜州区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及桑蚕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天峨县实施基地轨道运输及水果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富川县实施脐橙生产全程机械化,着力解决广西优势特色农作物机械化发展缓慢难题;在陆川县实施畜禽粪污处理机械化,解决养殖业粪污问题。通过示范带动,各地大力推广适于丘陵山区作业特点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模式,有效探索了优势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和推广途径,解决了丘陵山区农机化应用难题。
4.大力推广畜禽粪污处理绿色机械化技术。一是自治区农机化服务中心起草的《畜禽粪便处理机技术条件》广西地方标准通过审定并发布实施,为加快畜禽粪污类农机产品试验鉴定进度,为促进农业机械新产品的推广打好基础。二是探索采用“微生菌喂养+高架床+粪污机械化处理系统”生态养殖模式,即在高架床猪舍饲养生猪,配套凹墙式饮水器,自动饲喂、自动温控、自动刮粪等措施,粪污发酵处理后制成有机肥,达到大型养猪场养殖粪污零排放。三是联合广西昌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引进外省的先进技术下,成功研发适应广西本地养殖特点的畜禽粪污异位发酵床翻耙机,通过翻抛作用,使异位发酵床的粪污和垫料充分混合,在好氧菌的作用下进行充分发酵,将粪污中的粗蛋白、粗脂肪、残余淀粉、尿素等有机物质进行降解或分解成氧气、二氧化碳、水,腐基质等,再通过翻耙机的翻抛作用,使水分蒸发,留下少量的残渣变成有机肥。现已申报国家创新实用新型专利,全区已推广使用18台(套)。
(五)大力扶持新型农机经营组织发展
预计到2018年底,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万多个,从业人员5.31万人,其中:农机维修点3946个,从业人员0.93万人;农机合作社1905个,入社成员2.27万人、从业人员2.4万人,服务农户80余万户,全年农机作业服务总面积达930万亩。各级农机部门加大力度促进农机与适度规模经营融合,通过整合农机购置补贴、报废更新补贴、农机购置租赁融资贴息补助、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等政策倾斜扶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了一批装备设施完善、运行机制良好、管理制度健全、服务能力较强、综合效益显著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了农机化发展。南宁市正阳农机专业合作社、灌阳县灌阳镇福星村华山农机专业合作社、北海市铁山港区桂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平南县小吉星农机专业合作社、百色市右江区龙景景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象州县鼎立植保专业合作社、宁明县春来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等被全区农民合作社发展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2017年度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推荐贵港市港北区延塘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金平参加雷沃杯2018“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评选。
(六)多措并举推进“一事通办”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办事
在自治区政府安排和部署下,一是组织开展农机系统“一事通办”3张清单编制工作,完成自治区本级3张清单编制,指导市、县、乡完成“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3张清单编制,让群众明明白白办事,推动农机政务服务事项一般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复杂事项“最多跑一次”。二是统筹推进农机系统“八统一”梳理及成果应用工作,促成本系统17个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八统一”(即事项名称统一、事项编码统一、适用依据统一、申请材料统一、办事流程统一、业务经办流程(流程图)统一、办理时限统一、表单内容统一)。三是扎实开展全区农机部门“减证便民”专项行动,从全区四级证明事项清单21个证明材料里梳理出8个拟删减证明材料,精简比例达38%。四是稳步推进“容缺受理”工作,对诚实守信的企业群众办事实行“容缺后补”。今年8月7日对外公布的《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中,自治区本级可容缺受理申请材料达11项。五是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纵深发展,促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自治区本级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均可在广西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咨询、申请和进度查询,网上可办率达100%。六是按照“无条件归集、有条件使用”原则,加快本行业电子证照库和政务诚信信息库归集工作,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减少证明材料。截止11月,共向自治区政务服务电子证照数据库和诚信库推送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拖拉机驾驶培训准教证、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等数据信息共836条;及时向本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送新产生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数据信息,让数据代替群众跑腿。
(七)强化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一是压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农机安全生产目标任务,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约18万份,落实乡村干部、农机安全协管员“盯人、盯车、盯路”的“三盯”监管责任制度,把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乡村基层,明确到个人。二是宣传贯彻农业农村部今年新修订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管理规定》、《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规定》和《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业务工作规范》,于6月1日起在全区启用新版《广西农机监理业务管理系统》,严格按照新要求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注册登记和驾驶证、行驶证核发等业务工作。三是大力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及专项整治、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秋冬季农机安全生产检查整治等工作。组织开展全面深入、细致彻底的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拖拉机逾期未检、逾期未报废、交通违法未处理,驾驶人驾驶证逾期未审,逾期未换证等组织开展检查清理,不断加大对拖拉机违法载人、无牌无证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专项整治活动期间,我区共排查拖拉机22974余台次,其中,查处无牌行驶681台次、无证驾驶805人次、拖拉机脱检1390台次。四是持续深化“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按照考评标准,经市县自愿申报、自治区审核评选等程序,推荐河池市申报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崇左市大新县、百色市右江区、桂林市临桂区、贵港市平南县、河池市天峨县、防城港市港口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南宁市隆安县8个县(区)申报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市);8位同志申报2018年度全国农机安全监理示范岗位标兵。
(八)着力推进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质量投诉工作。积极受理广大农民群众的投诉,组织各级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站受理投诉案件28起,结案28起,结案率为100%,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64万元。二是扎实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宣传。累计开展农机质量宣传活动502场次,出动宣传人员3684人次,制作宣传展板518个,悬挂标语横幅603条,发放宣传资料30.3万份,接受群众咨询5.58万人次,受理投诉举报21次,案件回访20件,进村入户6004户,展销放心农机产品1346台(套),总值4973.57万元。三是开展省级农机推广鉴定产品及证书使用情况督查。对5省13市27家农机生产企业的47个获证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发现符合推广鉴定要求的25家,整改后符合推广鉴定的2家;符合推广鉴定要求的42个,整改后符合推广鉴定要求的5个。
(九)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及时制定《2018年全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2018年全区农村党员农机手专项培训工作方案》,组织指导全区农机部门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和农村党员农机手培训等活动,预计全年培训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手5万人次以上。督促指导各级农机部门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返乡农民工培训等重点,积极探索创新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农机化教育培训方式,主动联合高等院校、生产企业、协会团体等,开展农机系统干部、农机技术推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农机质量投诉、村“两委”及党员干部、拖拉机驾驶培训教练员等各类培训,有效提高农机管理、专业技术、适用人才等三支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大力提升了农机中职办学水平,在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基础上,积极申报创建农机高职学院“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力争2019年9月份开始招收高职新生。广西机电工程学校继续保持全区同类学校领先地位办学规模,当前正全力推进新校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目前已落实3个多亿,全力争取12月底完成首期工程的建设任务,并启动第二期工程建设。
(十)积极筹办2018中国-东盟农业机械展·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
经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展会在前两年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基础上升格为2018中国-东盟农业机械展·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定于12月28-29日在广西南宁市举办。本届展会将主要包括各类农业机械展览展示(以展览展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设备为主题,同时展览展示动力机械、丘陵山区机械、林果茶蔬特色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林业采伐机械、粪污处理机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各大科研院校最新科研产品成果和信息化设备,以及整机设备所对应的零部件等)、中国-东盟现代农业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技术交流、产品推介活动以及农机“一站式”服务、政策法规宣传等活动四大板块,展览面积4万㎡,预计参展人数3万人次以上。当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十一)深入开展挂点村扶贫工作
围绕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自治区组织部通知要求,选派2名第一书记、2名驻村干部和1名美丽广西宜居乡村工作队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工作。先后组织帮扶干部3次400人次进村入户落实帮扶措施、助学、慰问等活动,落实帮扶资金114.8万元。2018年完成25户92人脱贫双认证,仁合村“脱贫摘帽”成效进一步巩固,地同村脱贫摘帽目标任务稳步推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